工业制造史(工业制造过程)
发布时间:2024-11-15历史上各个朝代手工业发展
1、.冶铸业 (1)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是商朝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商朝青铜铸造规模大;西周青铜产品趋向生活化。(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创造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青铜铸造工艺有新的创造,出现了金银错新技术。
2、中国古代手工业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汉代,手工业技术进步显著,铁器的广泛使用、丝织品的发展与造纸工业的创建是其主要表现。第二阶段是宋代,手工业的发展体现在矿冶业、雕版印刷工业及纺织业的规模扩大与印染技术的进步上。
3、朝代 公元纪年 夏以前、夏、商、西周 ——公元前771年 原始社会时,我国已有了农、牧业和原始手工业。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由于奴隶阶级的辛勤劳动,农牧业和手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商代时,在农牧业生产的推动下,开始了对天文和数学的研究,制定了较好的历法,并已使用十进位记数法。
4、在中国古代的冶金领域,商周时期青铜冶炼达到鼎盛,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逐渐兴起,两汉时期则见证了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的诞生,南北朝时期灌钢法的发明更是推动了冶金技术的发展。 制瓷业起源于新石器时期,当时的陶器制作已经颇具规模。
5、原因 政治方面:国家统社会安定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国家政策:统治者相对宽松的政策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金融:货币、金融机构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6、秦朝时创建了以皇帝制度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西汉时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实行了“内朝制”,以皇帝的亲信为侍中、尚书令,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经济 (1)农业:“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继续发展,西汉时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
新中国工业发展历史
1、近代工业的起步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开始引进机器生产,这不仅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还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在此期间,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得以创办,标志着中国经济领域近代化的初步发展。
2、近代工业的起步 洋务运动引进机器生产,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了一批科bai技人才,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这是不同于传统手工业生产的新兴工业形式。他的出现表明中国经济领域近代化开始起步。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3、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过渡时期(1949—1956年):新中国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平抑物价,统一财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先合理调整后社会主义改造;超额完成一五计划等措施使新中国的工业化全面起步。
4、自1950年至1960年,新中国在重工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1953年,我国在辽宁省鞍山市建成了第一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鞍钢,这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同年,我国在辽宁阜新建成了第一座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海州露天煤矿,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如何实现的呢?这一过程主要包括经济、政治和思想三个方面的现代化,核心在于工业化。
6、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进一步发展:20世纪初。原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影响: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及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简述中国制造的发展史
中国制造的发展史简述 起步与初步发展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制造开始起步并逐渐发展。早期,制造业主要集中在轻纺工业,如纺织、食品等,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打下了基础。随着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逐渐涉足重型机械、汽车制造等领域。
中国智造的发展史简述 起步阶段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国制造业开始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初期,主要集中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制造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换代。
中国制造业的早期阶段,面临的是物资匮乏的挑战。上世纪70年代,家庭奢侈品极为罕见,如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成为梦想。电视机的拥有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稀缺的物品,购买不仅需要资金,还需名额。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1、年5月5日,中国第一辆自己制造的轿车——“东风”在一汽诞生,从而开启我国民族轿车工业的新篇章。6月,北京第一汽车厂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8月,一汽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9月上海汽车配件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新中国自力更生制造出的轿车填补了中国工业的空白。
2、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起步阶段(1950-1965)此阶段,是我国汽车工业创立阶段,建起了像一汽这样的现代化汽车企业,汽车生产实现零的突破,奠定基础。1966年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形成了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车型品种。
3、中国汽车发展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中国汽车工业1953诞生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初步奠定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汽车产品从无到有。第二个阶段:1978年到20世纪末。中国汽车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开始全面发展。
4、年3月,中央重工业部成立汽车工业筹备组,开展第一汽车制造厂建设的筹备工作。随后,第一汽车制造厂(简称一汽,见中国一汽集团公司)被列为1953年以来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重点项目。中国第一辆轿车诞生。
5、初创阶段(1953-1978):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诞生拉开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序幕。1953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从此踏上了汽车工业化的征程。至1978年,国内汽车产量突破10万辆。 发展壮大阶段(1979-1991):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壮大。
6、年 我国自制汽车出厂纪念--厂房外景 1953年7月15日,在吉林省长春市郊外,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名奠基,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开始。
中国轴承工业发展史内容简介
中国轴承工业发展史是一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制造的辉煌历程。从新中国成立前的萌芽阶段,到1949年至1957年的奠基阶段,再到1958年至1977年的体系形成阶段,每一阶段都见证了中国轴承工业的成长与壮大。
第一章萌芽阶段(1949年以前)在这个阶段,中国轴承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引进国外技术进行仿制和生产。这一时期,国家虽然面临许多挑战,但开始尝试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为后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中国轴承工业发展史基本信息,涵盖从起步到现今的行业演变。高级顾问阵容包括闫济民、陈焱、韩永丰、姚景直、金德源、赫修乙、高益庚、李树林等业内资深专家。顾问团成员万长森、张俊杰、张国华、王华彬、于杰、李德贵等同样在行业内拥有广泛影响力。委员会成员由文有生、丁束、诸葛仁、雷联府等专业人士组成。
NTN轴承在中国的发展历程1971年9月,恩梯恩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成立,拉开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序幕。2002年8月,上海恩梯恩精密机电有限公司和恩梯恩日本电产(浙江)有限公司相继设立,标志着NTN在中国的业务进一步深化。同年9月,广州恩梯恩裕隆传动系统有限公司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开始了在中国的生产活动。